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中新社北京10月19日电 英国上议院议员大卫·奥尔顿19日在北京表示,火烧圆明园是人们迄今未能忘记和愈合的历史创伤之一。 奥尔顿是在此间举行的第三届“北京人权论坛”上发表上述言论的。在题为《文化多样性与人权》的主题发言中,他谈到,在150年前的1860年10月18日,英法军队的3500人将中国北京古老的夏宫(圆明园)毁之一炬。这是人们迄今未能忘记和愈合的历史创伤...
大英博物馆·《女史箴图》 东方文物 第一收藏 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右上图)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一直是历代宫廷收藏的珍品。 目前传世的有唐宋两个摹本,其中前者被视为最得原作神韵的珍品,画本身及装裱部分压有宋、金、明、清内府藏印,及明清历代收藏者的私人鉴藏印。 这件乾隆帝的案头爱物在1860年被英军大尉基勇盗抢,从此流落他乡,历经辗转,于20世纪初年被大英博物...
马自树理事长正在接受中国文物网的采访 2010年10月12日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马自树应约接受了中国文物网的采访,马理事长很亲切和蔼,理事长要去香港出差,时间很紧张,但依然依约等待记者的前来采访。采访中,对记者的问题耐心地解答,对圆明园文物修复及回流问题表达了自己的见解。 中国文物网记者正在采访马自树理事长 马理事长为中国文物网题字
9月25日,北京圆明园管理处召开新闻发布会,圆明园罹劫150周年纪念活动将于本月27日正式启动,持续到10月31日。中新社记者 刘震 摄 中新网10月18日(蒲波) “所有的山和丘陵都覆盖着树木花草,这在这里很常见。这是地球上真正的宫殿。”法国汉学家M·G·保蒂埃在1862年发表的《乾隆皇帝的避暑宫殿——圆明园游记》中这样写到。 在150年后的今天,...
圆明园兽首 2010 年7月28日,当英国首相卡梅伦坐在印度某电视台接受采访的时候,印度公众纷纷给栏目组打来电话,要求英国归还一颗名为“科伊诺尔”的钻石,而卡梅伦经过短暂的思索,最终做出了令印度民众失望的回答:“如果这样做,英国的博物馆很快就会空空如也。” 看来,印度人想要英国归还这颗于1849年被掠走的重达105克拉的钻石,以及众多在殖民地时期...
中国文保基金会理事长马自树 10月18日,圆明园将迎来罹难150周年纪念日,在本次的纪念活动中,由中国文物基金会主持修复的150件圆明园文物将首次展出。那么在这次的文物修复中,有哪些技术的运用,克服的难点,以及有关圆明园外流文物的回流的问题都具有极大的意义。为此,我们请中国文保基金会理事长马自树先生来谈一谈本次文物修复的一些情况。 瓷器、石雕与青铜器的修复技术是工作重心 中国文物网:圆明园罹...
圆明园罹难150周年纪念活动系列展览之后,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将把圆明园的绘画、景致以及一些老照片集中起来进行展览,第一站将抵达南京,随后将会在各大高校巡回展览。 今年10月18日,圆明园将迎来罹难150周年纪念日,系列纪念活动27日正式在此间启动。修复半年之久的150件圆明园文物将首次展出。这150件文物是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主持修复的,拟于明年对这些修复文物进行全国巡展。 文保基金会理事长...
记者在圆明园了解到,经过半年之久的努力工作,圆明园文物修复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3万瓷片拼接出150件修复文物 今年是圆明园罹劫150周年,社会各界都以不同的形式予以纪念。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作为热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文物保护的非营利性的社会公益组织,在今年3月25日与圆明园管理处共同举办了“文物保护,我们携手——圆明园文物修复大型公益活动”,我们科技保护专项基金管理...
10月18日,圆明园将迎来罹难150周年纪念日(从1860年火烧圆明园算起)。当晚,圆明园将在大水法遗址前举办大型主题晚会。 这是今天上午记者从“圆明园罹难150周年纪念活动”发布会上了解到的。 圆明园管理处主任陈名杰介绍,罹难纪念活动将于本月27日启动,将举办15个具体项目。园内绮春园南门内将举办圆明园回归文物展和出土文物展,届时园内出土文物将首次亮相。 作为活动的...
记者在圆明园了解到,经过半年之久的努力工作,圆明园文物修复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今年是圆明园罹劫150周年,社会各界都以不同的形式予以纪念。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作为热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文物保护的非营利性的社会公益组织,在今年3月25日与圆明园管理处共同举办了“文物保护,我们携手——圆明园文物修复大型公益活动”,我们科技保护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主动承担了圆明园部分受损文物...
采用配补处描金工艺修复的仿哥窑小水丞(修复前) 采用配补处描金工艺修复的仿哥窑小水丞(修复后) 圆明园文物修复:没有争议不正常 日前,圆明园文物修复工作再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这次将目光聚焦圆明园,缘起于7月14日下午,由圆明园管理处、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联合召开的“首批圆明园修复文物专家评审会”。在会上,多位专家就圆明园首批文物的修复展开了热烈讨论、研究。...
学习文物修复与鉴定专业的婷婷是这里的志愿者,她像“侦探”一样,在几千块碎瓷片中寻找着裂纹相同的两个瓷片。常人看来枯燥、乏味的工作,对她来说却充满乐趣。 10月18日,是北京圆明园罹劫150周年纪念日。为使圆明园受损文物重现当年风采,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与圆明园管理处共同举办了“文物保护,我们携手——圆明园文物修复大型公益活动”。6月18日起至10月1...
简要内容:今年10月18日是圆明园罹难150周年纪念日。为此,一个惠及150件文物、数千件瓷片的文物修复活动,首次在圆明园举行,并免费向公众开放。面对曾经是“万园之园”的美轮美奂和如今遗址的满目疮痍,亲眼目睹修复人员耗时艰难的瓷片拼接工作,每一个参观者的内心都不可能平静—— 150年前的一个秋日,北京,英法联军兵临城下,绕抄安定门、德胜门进犯圆明园,先将其洗劫一空,...
■摄影/本报记者袁艺 昨天,圆明园首批20件破损文物完成“试验”性修复,主办方特意举办一场评审会。不过,被邀文物专家对圆明园文物的修复方法并不认同,建议下一阶段的文物修复仍以传统的修复方式为主。 ■三种修复方法受到质疑 经过近一个月的工作,20件从圆明园出土的破损瓷器按照“展示修复”、“美术修复”、“考古修...
目前圆明园150件出土受损文物正进行修复和保护。今天下午,修复活动主办方将组织文保专家召开评审会,商讨并制定圆明园文物修复标准。 记者从圆明园文物修复公益活动组委会获悉,目前首批20件文物已完成修复,修复工作采取了“展示修复”、“美术修复”、“考古修复”三种方式。下午召开的“首批圆明园修复文物专家评审会̶...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